人工晶狀體影像測量儀在眼科臨床中有著廣泛的應用,以下是一些實際案例:
案例一:后極性白內障患者的術前測量:一位64歲女性患者,被診斷為雙眼后極性白內障,右眼晶體后極嚴重混濁,眼內窺不入。使用IOLMaster700可視化掃頻生物測量儀進行測量,雖然患者晶體嚴重混濁遮蔽測量光源,固視確認圖像未見眼底組織,但IOLMaster700可通過6個方位上獲取的全程OCT圖像分析眼部結構。在質量檢測界面,可見晶狀體后極混濁,后囊連續性中斷,提示后囊破裂。最終該患者右眼行Phaco+IOL植入,準備玻切,術中小心行超乳,后囊撕裂,行前節玻切后,三片式人工晶體睫狀溝植入,術后右眼視力達0.6,效果良好。
案例二:人工晶體脫位患者的測量:一位患者雙眼白內障術后4個月,右眼碰傷后視力下降4天,診斷為右眼人工晶體脫位,擬行右眼IOL取出+人工晶體懸吊術,并再次行術前生物測量。使用IOLMaster700成功獲取測量參數,并且通過從角膜頂點到視網膜注視點全程可視化圖像,直觀地看到測量光軸恰恰穿過了人工晶體的光學區,因此在進行人工晶體度數計算時,將患者該眼當作“人工晶體眼”對待,為手術提供了準確的測量依據,術后IOL位置正,右眼矯正視力提高至0.5。
案例三:有晶狀體眼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白內障患者的測量:研究納入了8例12只眼有晶狀體眼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白內障患者,使用晶狀體測量器IOLMASTER500進行測量。其中8只單眼采用兩步手術法,在ICL晶狀體取出前使用Master測量晶狀體,如無法測量眼軸采用A超測量,手術取出ICL晶狀體后,再次測量晶狀體,計算晶狀體度數并選擇適合的品牌及型號,二次手術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+人工晶狀體植入;4只雙眼手術采用同步手術法,術前直接測量計算晶狀體度數并選擇適合的品牌及型號,同期進行ICL晶狀體取出術和白內障手術。結果顯示,無論是兩步手術組還是同步手術組,術后患者的屈光狀態與視力均處于理想效果,證明了人工晶狀體影像測量儀在該類復雜病例測量中的有效性。